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上一句

爱国 发布时间:2021-05-16 22:25
[摘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上一句第一篇: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明代东林党首领、无锡人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第二篇: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来历 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无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这副明代东林党首领、无锡人顾宪成撰写的名联,几百年来,一直成为许多读书人的座右铭。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来历
 
东林书院,是我国古代著名书院之一,位于无锡环城东路的幽静处。书院由北宋著名学者杨龟山创办,故亦称“龟山书院”,后废毁。至明万历年间,被罢黜归里的顾宪成,偕弟允成,及高攀龙、安希范等人,为继承杨龟山的讲学遗志,倡仪捐助重建东林书院。建成后便在此主持讲学,讲习之余,针砭时弊,臧否人物,一时影响颇大。结果引起朝廷不满,明天启年间,阉党祸兴,诏毁全国书院,东林首当其冲,书院被毁。顾宪成、高攀龙等被斥为“东林党”而蒙遭迫害。崇祯即位,惩处阉党,为东林昭雪,并下诏修复书院。后清代各朝续有修葺,书院遂恢复原观。及至民国及抗战中,东林书院无人管理,年久失修,损坏严重。抗战胜利后,无锡著名人士吴敬恒、唐文治、钱基博等发起重修,整治原观。 
 
一副对联因邓拓而名扬天下 
 
  说起东林书院,尚未踏访过的人不一定知之甚详,但院中的一副对联是无人不知的,这便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联传为顾宪成所撰,顾死后,这副对联被后人刻写挂在惠山寄畅园旁顾氏祠堂里,后毁坏无存。抗战胜利后,东林书院重修,此联被重新刻写挂在院内。而这副对联能传之于众,则有赖于在“文革”中被打成“三家村”之一的邓拓。1960年,邓拓来无锡参观东林书院时见到这副对联,印象非常深刻,回京后有感而发,写了篇《事事关心》的文章,收入《燕山夜话(合集)》中,提倡既要认真读书,又要关心国家大事,于是此联便名扬天下。“文革”后,备受摧残的“三家村”只存廖沫沙一人在世了。1982年重修东林书院时,无锡有关方面便恳请廖沫沙先生题写了这副抱柱联。该联现仍挂在东林书院依庸堂里。www.ctwxc.com 
“事事关心”原为“事事在心”? 
 
  就是这副对联,却有着一段至今尚未破解的“悬案”。此联一直流传着两个版本,一是现在的版本,另一版本是把现在的“事事关心”换成“事事在心”。上世纪20年代出版的《无锡大观》中,记载此联为“事事在心”;而30年代出版的《无锡指南》中有两处提及此联,一处是“在心”,一处却是“关心”。近一个世纪来,这两个版本孰是孰非,众说纷纷。 
 
  笔者曾为此联采访过无锡的史学专家王赓唐先生。他说,解放初期当时的东林书院一部分已辟为东林小学,自己因在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经常去东林小学,常常浏览这副对联,对“事事在心”四字记忆深刻,至今犹在眼前。 
 
  王赓唐先生认为,“在心”与“关心”在感情色彩上有轻重之分,“在”字本义是“居”和“存”;“关”字是牵连或涉及的意思,程度上有很大不同。“入耳”与“在心”都是动宾结构的词组,而“关心”则是词语,不甚相称。笔者亦认为,对于顾宪成等东林党人而言,他们心怀天下,忧国忧民,可谓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铭刻在心,绝非仅仅关心而已。 
 
  据最近出版的《无锡名联》一书中称,将“在心”改为“关心”的人是顾氏后裔、东林小学校长顾希炯。笔者猜想,此联当时因挂在东林小学内,可能顾希炯校长认为“在心”两字小学生难理解,而“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小学生也是一种训导,故而其改动是可理解的。但顾希炯改动一说并无定论。 
 
“在心”之说似更符合心学观点 
 
  另外,王赓唐先生还说,明代心学思潮占据统治地位,心学夸大了心的功能,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东林党人活动于心学盛行的时代,必然要受其影响。从顾宪成和高攀龙的著作中,也不难发现心学思潮的痕迹。笔者近日去东林书院走了一趟,所见书院内的一些对联,也都与宋明理学、心学有关,如“道衍二程无异学,理宗一贯有真传”、“伊洛道统,自北而南,先生实承前启后;洙泗心传,有一无二,诸贤复尊闻行知”。此处所说的“心传”即《尚书》中“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之句,被称为“十六字心传”,此为心学之源。心学的许多原旨来自于佛学,而佛教则有“念念在心”之说,意思是念佛须念念在心,深求佛教实义。《西游记》第98回也有“念念在心求正果,今朝始得见如来”之诗句。由此可见,“事事在心”更吻合于对顾宪成、高攀龙等人学识产生影响的心学观点。 
 
  近来,东林书院二期修复工程正加紧实施,千年书院将日益显现其旧日古韵。愿此名联也能早日正名。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