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古代 发布时间:2021-05-30 16:45
[摘要]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第一篇:侯方域和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现在名模和风月场所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明朝众多的的红尘女子当中,秦淮八艳是最受人追捧的。而在秦淮八艳当中,以李香君是身世与感情经历最为坎坷,甚至最终下落不明。关于李香君的感情经历以
第一篇:
 
    现在名模和风月场所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而明朝众多的的红尘女子当中,“秦淮八艳”是最受人追捧的。而在“秦淮八艳”当中,以李香君是身世与感情经历最为坎坷,甚至最终下落不明。关于李香君的感情经历以及最终归宿,数百年来众说纷纭,但是都离不开一个人,那就是侯方域。
 
    侯方域的才能出众,形象也很好,但是却没有去考取功名,平常就就喜欢在淮西的风月场当中饮酒作乐。后来,李香君与侯方域便是在这种场所之中相遇。那是的李香君才刚满十六岁,在李香君的母亲李贞丽所开的媚香楼里当艺妓。李香君与侯方域相遇之后,两人一见钟情,最终李香君嫁给了侯方域,成为了侯方域的妾室。
 
    李香君与侯方域的爱情本来是受到很多人祝福的,但是侯方域却因为参与党政失败,罪责加身,最终被逼流浪,李香君只能在家中等待侯方域的归来。在明朝时期,妓女改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但是李香君却放弃了改嫁,一心等待侯方域回来。
 
    在李香君等待自己的丈夫归来的这段时间里,身为弘光皇朝的红人,田仰一直都垂涎李香君的美色,想向李香君提亲。但是见到了李香君家的时候,却被李香君拒绝了。田仰却依旧死缠烂打,李香君一怒之下,撞到了院子里的栏杆上,血溅当场,桃花扇上沾满了血,田仰知道已经没有机会,便赶紧离去。而血溅桃花扇的典故就是从这里出来的,赞扬李香君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
 
    侯方域,字朝宗,是明末“四公子”之一,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他生于万历四十六年,是东林后裔,逝世于顺治十一年,人生在三十七岁那年画上了句号,但是侯方域在明清之际依旧产生过广泛的社会影响。
 
    时势造英雄,乱世出人才。侯方域所经历的年代正式明末清初黑暗、动乱的年代。朝政动摇,百姓民不聊生。生在官宦世家的侯方域,自小眼睁睁目睹父辈宦海沉浮,深谙当朝典故、洞察时事。“官二代”的侯方域有着世家公子生性豪放不羁的性格,交游甚广,饱览诗书,才华横溢。侯方域与冒襄、方以智、陈贞慧志趣相投,以诗会友,合称“明末四公子”。
 
   在二十八岁那年,血气方刚的侯方域为清朝镇压农民军献计献策,积极参与到农民起义当中去。
 
    侯方域作为散文家,自然少不了给后世留下的文学作品。35岁那年,侯方域过了而立之年,感慨自己过去庸庸碌碌,一事无成,在自己提名为“壮悔堂”的书房里,写下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两部文集。
 
    侯方域更为我们所知,是因为清朝戏曲家孔尚任的《桃花扇》,描写的就是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从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个历史人物身上,反映了清朝建立,南明灭亡的兴衰历程。
 
   人生虽短暂,但是侯方域依旧在历史长河里留下了无法抹去的一笔。
 
    我们从孔尚任的戏曲作品《桃花扇》中了解了侯方域。但是侯方域并不只是停留在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在我明末清初的历史真真正正地出现过这样一位人物。侯方域是明末清初的散文家。生于官宦之家,这给侯方域的性格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侯方域父亲累官至户部尚书,叔父累官至南京国子监祭酒,祖父官太常卿。侯方域就是在这样一个掌握着朝政权力的家庭,自小养尊处优,过早耳濡目染了官僚的习气,侯方域少年之时就已经初具豪侠之气。侯方域从小在这样一个大家庭中,家学氛围浓厚,诗学文化在侯方域身上渐渐积淀,聪颖过人。
 
    侯方域虽年少,却忧国忧民,发出“天下且乱,所见卿大夫,殊无足以佐中兴者,其殆不救乎!”侯方域不得不说是一位青年才俊,气盛志高,虽有儒雅之气,但是恃才傲物,豪侠任性。
 
    在与名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中,侯方域敢爱敢恨,性格直率,与李香君情投意合,敢于冲破世俗,结为连理。但是在明朝式微,国家危在旦夕的环境中,侯方域性格中尖利的硬刺,在历史沉浮中,渐渐被抹去棱角。
 
    侯方域在仕途遭遇挫折,与阮大铖之间恩怨纠葛,生活逐渐落魄,南明式微,侯方域报国无门。在三十多岁时,为碌碌无为的自己感到愤恨与苦闷,感慨自己“平生可悔者多矣”。在37岁时,侯方域因对李香君思念成疾,为国家兴亡悲愤不已,后来便离开了人世。
 
   侯方域在其短暂的三十七年的人生当中,经历了家族殷实到父氏免职的过程。自己应试入官,却不幸遭到陷害,家道中落。而立之年,他辞官在家,感慨过往,为书房取名为“壮悔堂”,以此著述写文。他丰富的人生经历为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加之,他与秦淮名妓李香君天作地合的爱情,更是为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滋养。
 
    侯方域一生作品颇丰,他的代表作共计十卷《壮悔堂文集》和六卷《四忆堂诗集》传于后世。但是,让人出乎意料的是,青年才俊侯方域却在三十七岁那年,猝然离世。然而,他的散文的创作却还没完成,却决然停笔了。自幼,侯方域广泛交友,他的朋友为他收拾余稿,编辑了《壮悔堂遗稿》和《四忆堂遗稿》附于书后。侯方域的代表作几乎是他个人的人生传记,大致是“传记散文”的形式,用辞藻华美的文笔记录下了个人的人生经历和朝代的颠沛流离。
 
    侯方域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家学,继承了传统的儒家思想,在他的代表作中也留下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接济天下”的烙印。生于的官宦家庭,有着为官经历的他,在作品中,体现着他的政治思想。
 
    侯方域行文涉及广泛,他为交游酬和而作,为忧国伤时而作。在收录了他所有文章的代表作《壮悔堂遗稿》和《四忆堂遗稿》中,无不让人似乎触摸了四五百年前那个有血有肉的文人形象。
 
第二篇:
 
    近游商丘古城,参观侯恂、侯方域故居,不禁想起了侯方域与李香君的故事,一代才子佳人感人的爱情,有令人向往的浪漫和唯美,也有着令人婉惜的伤感和凄凉。
 
    侯方域,清代文学家,河南商丘人。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年少时便下笔千言立就。李香君,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为是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李香君漂泊异乡,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为养女,改为李姓,名李香,号香君,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崇祯十二年,21岁的侯方域赴南京应试,遇到了年仅15岁的李香君,两人一见钟情,初见李香君,她娇柔美丽,貌可羞花,侯方域便被眼前的这位女子倾倒。一个风流倜傥的翩翩少年,一个是多情如水、蕙质兰心的青楼女子,接连几次交往后,便双双坠入爱河,缠绵难分。于是侯方域便不惜重金,给李香君“梳笼”。“梳笼”就是办手续,在那个时代,如果客人钟情一名妓女,就需出资举办个仪式,再给青楼一笔重金,这名妓女就可以专门为这位客人服务,当时侯方域是出来赶考的,身边没带太多银子,他便通过借款,为李香君办了手续,最终李香君嫁给了侯方域,成为了侯方域的妾室。
 
    当然这次借款,让他得罪了阴险狡诈的阮大铖,阮大铖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当魏忠贤被杀之后,阮大铖作为逆贼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南京闲居,但是失位的阮大铖不甘心就此埋没,他在南京广交江湖人士,准备东山再起。江南义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察觉了阮大铖的不轨之心,作了“留都防乱揭”对他的阴谋进行了揭露。由于侯方域与陈贞慧、吴应箕等人私交甚密,阮大铖想通过借款,来拉拢侯方域,以缓和与陈贞慧等人的关系,使他们不与自己作对。但没想被侯方域拒绝了,并把借的钱还给了他,阮大铖便一直怀恨在心,
 
    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在—帮旧臣拥护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阮大铖成为兵部侍郎。再次大权重握,阮大铖得意极了,立刻开始清除异己,侯方域得知消息后,知道黑手很快就会伸向自己,唯有远走高飞,于是便开始了逃离避祸生涯。
 
    侯方域因为参与党政失败,罪责加身,被逼流浪,李香君却始终不愿改嫁,在明朝时期,妓女改嫁是十分正常的事情,李香君却一直守在家中,洗尽铅华,闭门谢客,天天凝视着那把定情的绢扇,一心等待侯方域归来。在李香君等待侯方域这段时光里,有很多人垂涎李香君的美色,纷纷上门打她的主意,向李香君提亲,却一一遭到了李香君的拒绝。在众多的求亲者当中,以阮大铖最为无耻和难缠,阮大铖不断地向李香君送礼,希望通过软磨硬泡,取得李香君的芳心和好感,但是面对阮大铖的无礼要求,李香君最终选择以死明志,一怒之下,撞到了院子里的栏杆上,血溅当场,桃花扇上沾满了血,血溅桃花扇,可见李香君对于爱情的忠贞不渝。
 
    1645年,清军渡江,南京陷落后,侯方域在江南漫游了一段时间,见事不可为,便返回了老家商丘古城。据一些史料记载,李香君曾被强征入宫,南京城破,宫中大乱,她因此逃脱,获得了自由。由于逃离途中奔波劳累,加上她的身体非常差,病中李香君特别地思念侯方域,夜夜思君希望能够团聚。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后,才失望地回到老家商丘。其实此时,两人都在南京,但无缘相见,后侯方域接到好友知消息后,才知李香君病重,便立刻启程。可惜,当他来到李香君床榻时,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有情人未能见上最后一面,令他悲痛欲绝。
 
    侯方域故居内的翡翠楼,当地人亦称“香君楼”,相传李香君曾在该楼居住。侯方域与李香君刻骨铭心的爱情,是一曲爱的传奇。扇底桃花又一春,一春须度千百回,侯方域的爱情,是乱世中的一枚桃花,花开花落终有情,一片挚爱藏扇中。
 
第三篇: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那个让人无限惊喜的春天已经慢慢远去,清脆空灵的黄莺的叫声也在慢慢衰歇,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李香君的心境亦是颇为感慨,经过了这个让她铭心刻骨的春天之后,那火热的激情在轰然的燃烧中虽然没有熄灭,但是却也只剩下堪堪的火苗,很难说是否还会燃起炽热的情爱的烈焰。
 
    人言红颜易老,年华转瞬即逝。李香君作为一个青楼头牌对此体会亦是更深,她自小入得媚香楼,得养母李贞丽悉心照顾,诗词书画无一不通,无一不精,虽是一小小女子,对于那些春闺诗词又怎能不了解,更何况那一言一句皆是讲她的心境,从前的李香君不甚了解当年那些婉约词人作得此等佳句究竟是何等心境,此时的李香君对此却深为感怀慨叹。
 
    闲日难遣,良人共度,算来李香君与侯方域已经相识有三个月了,两个人进展颇为迅速,尤其经过了上次侯方域携众位好友与李香君相见,两个人的关系亦是确定了下来,两个人确信对方就是自己匆匆碌碌的一生必将找寻到的人,尤其是李香君,虽是韶华年龄,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不安定亦不自主的生活,第一次觉得自己找到了可以托付一生的男人,心中的那份踏实感对她来说乃是十分重要。曾记得,那年有意,寻得有情郎,赋予无价宝?
 
    半世颠沛流离,总叫人胆吊心提,李香君虽然颇有侠气,但是她也是一个仅仅十六岁的妙龄少女,尽管她是媚香楼头牌,尽管她弹得一手好琵琶,画得一幅好画,平日所思所想也非寻常女子所能及,但是经过了这半世的跌宕起伏,又怎能不叫她对自己的未来暗暗心急。
 
    在她眼里,在遇到侯方域前她的未来就如同一潭寒气笼罩的死水,在朦胧的寒气中,她回身四望,讶异地发现这森森的寒水上面已经覆盖了一层薄冰,而她却想要从这层薄冰上面小心翼翼地踏过去。纵使她有万般智慧,百种坚强,也能感觉到这如履薄冰的艰难与不易,一失足,便坠入这彻骨寒冷的死水之中,迅速被寒冰覆盖,再无脱身之日。
 
     幸当此时,让她得遇侯方域。仿佛是一抹强烈的阳光,照耀在这亘古彻寒的死水之上,仿佛一瞬间,就将这森森寒气驱走,哪怕是这冰冷的潭水,也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不那么阴森寒冷,飞快地挥发开去,留下一片踏实的土地。李香君踩在这上面,感觉格外踏实有力,举目前往,前方道路,一片坦途。
 
    这束阳光,并非侯方域,而是侯方域带给她的希望。就如一根并不粗壮的稻草之于落水者,就像一丝并不清凉的空气之于窒息者,就像一块并不显眼的路标之于迷途者,侯方域的出现使得本来已经接受自己要做一辈子清倌的李香君重新有了想要改变生活轨迹的信念,这份信念愈演愈烈,如果再炽热一些,恐怕会连带着李香君一起燃烧殆尽。
 
    可是就在李香君以为终于抓住了这束带给她无限希望和憧憬的阳光时,她却尴尬地发现,她对于这束阳光似乎给予了太多的期望。
 
    何出此言?李香君与侯方域两人自那日定情之后,相处自是十分融洽和睦,颇有一种鸳鸯可羡,胜做神仙的感觉,李香君本就是一个蕙质兰心的女子,虽是欢场花魁,可就是这欢场上善于做戏的青楼头牌一旦动了真情,那颗稚嫩娇美的心都恨不得剖给你,她对侯方域自是予取予求,曲意逢迎。
 
    侯方域本来就是一介风流才子,文采风流,心亦潇洒,自是懂得怜香惜玉,更何况他亦是真心对待李香君,两人互待以诚心,几乎日日夜夜都在媚香楼腻在一起卿卿我我,媚香楼的其他姐妹都在心里暗暗羡慕香君觅得了一位佳偶。
 
   春宵苦短,朝日高起;月夜漫漫,心迷不已。李香君初时并未想太多,只想要好好地与侯方域在一起,让侯方域为自己填词作曲,画目描眉,这便足矣,是以并未提出什么难堪的问题,她想当然地认为,当侯方域准备离开时,自然会为她梳拢赎身,以侯方域的家世,如果肯为他赎身的话,那自是轻而易举。
 
     聪慧如李香君,明理如香扇坠,曾经善辨士大夫闲否的媚香楼主,却也迷失在这由她亲手培植的情渊欲海里,自以为摆脱了曾经的如履薄冰,在一个温暖舒适的清澈的海里终于可以自由地漂浮了,却不知,这看似温暖的海水,比曾经的处境更为难缠。
 
     万幸,香君还有她的养母李贞丽。李贞丽甚是清醒睿智,她见一晃三个月过去了,侯方域也已参加完会考,眼看着侯方域在南京的日子已经越来越少了,可是侯方域却仍没有提出要为香君梳拢赎身,作为李香君的养母,她又如何不为自己的干女儿的前途急切不安?她一边相信这侯方域是一个君子,终究会给李香君一个不错的交代;但是另一方面,她也知道在事情没有确切发生之前,一切都是未知的。
 
     聚合离散,负心背弃,在这个钱权能够买到一切的教坊当中,仿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李贞丽久处场中,见惯了这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自是不会像初涉情场的李香君一样,如一只义无返顾的飞蛾决绝地冲向那明亮的烛光。更何况,有一句话叫旁观者清。
 
    李贞丽亦是如此想,她心中做过无数设想,她想过侯方域对李香君并不是动了真情,他对李香君只是逢场作戏;她想过也许侯方域家规甚严,侯方域恐惧家中高堂,不敢为香君赎身;她想过侯方域乃是当时出名的才子,文采无双,只是要一红颜知己来成就一桩风流韵事,而非真心要梳拢香君……
 
     李贞丽,还是从前的李贞丽,还是那个颇有侠气的李贞丽,她没有为侯方域在这里的一掷千金所动,到底还是叫来了李香君,讲了心中的疑惑,为香君指明她的前途并非她所想的那样,一片坦途。她亦不忍心让已经冲昏头脑,每天甚是欢愉的香君又回到从前的那个心境,可是,别无他法。
 
    试问前路何处去,秋风吹荡佳人心。听了李贞丽的话,其实李香君此时心中亦作此想,但是她并没有做出小儿女态的担忧,此时此刻倒是体现出了她多年研读诗书的明理与蕙心,她知道,两人相互倾心,断不应该为了一些小事儿相互猜疑,她相信侯方域的才识人品,从未怀疑,于是她决定找到侯方域说与此事。
 
    羡煞侯方域,尽得佳人心。侯方域能够得到李香君如此信任,何尝不是他最希冀的福分。这朵娇艳的桃花本就是花中之魁,尽得众人称赞,自己能够驻足欣赏片刻,便已此生无憾,何德何能,竟可以摘下此花,奉入家中,独享其艳?
 
     侯方域听得李香君说明心中不安与疑虑,非但没有生气恼怒,反而更加感动,他知道李香君能对自己说出心中的一些不满,恰能说明李香君对自己十分信任,所以才冒着让自己愠怒的风险将心中所想说与自己听,美人恩重,这如何不叫侯方域珍惜。而这么多天仍未提及为香君赎身,这显然是自己的过错,听罢李香君的倾诉,侯方域立刻着意抚慰,并向香君保证一定会着手准备为香君梳拢赎身。
 
    花不语,水空流,年年拼得为花愁。明朝万一西风动,争奈朱颜不耐秋。香君丽质,心中亦是清灵,听闻侯方域对自己的承诺,李香君很快就振作起来,在她眼里如同坚冰一样地挡在她的面前的那些疑虑,就这样,仿佛在一缕阳光的照射下,一瞬间就蒸发升华成漫天的水雾,氤氲了香君多情的眸。
 
第四篇:
 
    侯方域(1618~1654),清代文学家,字朝宗,河南省商丘人。侯方域自幼受到严格的家教,8岁始学作策论,15岁应童子试,下笔千言立就。侯方域的论文书信,或痛斥权贵,或直抒怀抱,流畅恣肆。他著有《壮悔堂文集》10卷,《四忆堂诗集》6卷。
 
 李香君(1624~1653),生于苏州阊门枫桥吴宅,其父原是一位武官,因为是东林党成员,被魏忠贤阉党治罪后家道败落。李香君漂泊异乡,被秦淮名妓李贞丽收为养女,改为李姓,名李香,号香君,绰号“香扇坠儿”。李香君为秣陵教坊名妓,秦淮八艳之一。
 
 才子遇见佳人,历来最不缺乏的就是爱情故事。侯方域和李香君也是如此。
 
 崇祯十二年(1639年),已有妻室的侯方域赴南京应乡试,遇到了16岁的李香君。侯方域初见李香君时,她“娇娇滴滴,年纪不过十五六岁,真乃容可落雁,貌能羞花,遂不觉魂飞天外,目不转睛,呆呆地望楼上观看”。李香君虽身处烟花柳巷,但声名清白,对琴棋书画、诸子百家多有修养。她鄙视金钱、地位等庸俗的择偶标准,看重男女间心灵的契合。侯方域和她在容貌性情上极为相配,二人一见倾心,誓死白头偕老。
 
 要说侯方域对李香君也是一见钟情,在当时,如果某个客人钟情于哪个风月场所的女人,那么就一定要出资举办一个隆重的仪式,现在看来,这个仪式算是对女人的一种尊重,然后再给老鸨一笔重金,那么这个女人就可以专门为这一个男人服务了,这个过程称为“梳拢”。不过,要出多少钱,则是根据女人的身价来决定的,头牌当然是头牌价儿,二线的当然就要便宜一些。但是李香君是属于身价很高的那一种,并且像她那样的地位,梳拢的时候必然会邀请大批有头有脸的雅士。要说当时的这个习俗也挺有意思,得不到自己钟爱的女人,看着别的男人得到,梳拢仪式就起到这样的作用。
 
 侯方域要对李香君梳拢,但是因为是出来赶考,所以他没有带太多的钱,就在这个时候,他的朋友杨龙友给了他大力资助。因为太想跟李香君在一起,所以侯方域也没有问清楚这样一大笔钱是怎么来的,只说日后一定还他。就这样,梳拢仪式很顺利地操办了下来,当夜侯方域将一柄上等的镂花象牙骨白绢面宫扇送给了李香君作定情之物,扇子上系着侯家祖传的琥珀扇坠。
 
 抱得美人归后,一天,侯方域突然想起来杨龙友家中并不富裕,他从哪里弄来那么一大笔钱?他越想越觉得不对劲,对杨龙友一番盘问后才知道,原来那天的钱是阮大铖通过杨龙友赠送给侯方域的一个人情。阮大铖是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的进士,多年在朝中为官,这个人阴险诡诈,与宦官魏忠贤狼狈为奸。当魏忠贤被杀之后,阮大铖作为逆贼同僚被朝廷削籍免官,退到南京闲居,但是失位的阮大铖不甘心就此埋没,他在南京广交江湖人士,准备东山再起。江南义士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察觉了阮大铖的不轨之心,作了“留都防乱揭”对他的阴谋进行了揭露。对于这些人的做法,阮大铖特别生气,但是因为此时手中无权,又没有办法。而侯方域与陈贞慧、吴应箕等人因志同道合而结下了莫逆之交,阮大铖得知侯方域在南京城正缺钱用,马上打通关节,设法让杨龙友把钱送给了侯方域,他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想通过拉拢侯方域而缓和与陈贞慧等人的关系,使他们不与自己作对。
 
 侯方域了解真相后十分气愤,他决定立刻把钱还给阮大铖,但是一时间让他筹集这么多钱,也是一件难事。就在他犯难的时候,李香君很快察觉了他的心事,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李香君变卖了几件心爱的首饰,又从姐妹们那里借了些钱,总算凑够了数。要说许多风月场所中的女人们,她们属于潇洒又侠气的类型,做事大气的程度,许多男人都比不上。因为这件事之后,侯方域对李香君更是又爱又怜。不过当看到退回来的钱,阮大铖气愤不已,觉得自己很没有面子。
 
 世事难料,不久后,天下大乱,格局发生大变化,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殉国,福王朱由崧在—帮旧臣拥护下,在南京建立了弘光新皇朝,阮大铖成为兵部侍郎。再次大权重握,阮大铖得意极了,立刻开始清除异己,侯方域得知消息后,知道黑手很快就会伸向自己,只有远走高飞,才可能逃脱此难。
 
 远走就意味着分离,此时,侯方域与李香君在一起没多久,对于身边的女人,侯方域恋恋不舍,但是前方道路到底怎么样,自己也不知道。对于这次离开,李香君虽然心中有太多的不舍,但是她给了侯方域很多的鼓励,终于他挥泪离开了南京城,投奔到正督师扬州的史可法麾下。史可法是侯方域父亲的门生,在扬州加紧操练兵马,准备抵挡清军的南下。侯方域被安排在史可法身边做文书工作,为抗清报国而效力,使侯方域壮志得酬。他与南京的李香君频频书信往来,倾诉相思。
 
 当侯方域离开后,李香君征得李大娘的同意,洗尽铅华,闭门谢客。许多达官显贵想趁此机会将李香君收为己有,但是李香君一概拒绝。但是李香君的名声太大了,佥都御史也是皇帝面前的红人田仰,督运漕粮由扬州来到南京后,他表示久闻秦淮河名妓李香君艳名,此行想顺便把她收为侍妾。听到这个消息,阮大铖乐坏了,本来他就想报复侯方域和李香君,可惜侯方域闻风远走,如今若把李香君送给田仰为妾,一方面讨好了田仰,一方面也拆散了他们这对鸳鸯。
 
 阮大铖先是派人携带重金前往媚香楼行聘,遭到拒绝后,他直接叫人把迎娶的花轿抬到了媚香楼下,强娶。李大娘阻拦不住,看到一帮人大闹媚香楼,李香君被逼得无路可走,佯装答应下来。答应后,她说要先回屋子打扮打扮,然后上轿。娶亲的人在楼下客厅中坐等了好一阵子,猛听得楼外“砰”的一声闷响,接着传来侍婢的惊呼:“不好了,小姐跳楼了! ”本来是喜事,结果现在闹出了命案,娶亲的人吓得抬着花轿就回去了。
 
 李大娘与媚香楼的姐妹将李香君抬回屋中后,住在附近的杨龙友闻讯赶过来,只看到有一方带血的绢扇落在地上。杨龙友拾起绢扇,对李香君的品性感慨嘘啼,探望过昏迷不醒的李香君后,杨龙友带着绢扇回到自己家里,取出一支羊毫笔,就着扇面上的血迹稍作点染,画成了一幅桃花图,在扇面上题下三个小字——桃花扇,他打算等李香君伤愈后还给她。而李香君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调治,伤势总算痊愈了,而此时田仰已离开南京。
 
 经过这样一番事情后,阮大铖还是不想放过李香君,他亲自执笔撰写歌词剧本,然后到秦淮河畔挑选出色的歌妓,送入宫中给皇帝取乐。李香君伤愈后,阮大铖立即打着皇上圣谕的幌子,将她征入宫中充当歌姬。这一次,李香君躲不过了,违抗皇帝,那可是欺君之罪啊,就那样,李香君进了皇宫。
 
 不久后,清兵入南京城,李香君随着一些宫人趁夜色逃出了“牢笼”,在乱世街头当年为李香君教曲的师傅苏昆生路过长板桥,发现了李香君,带着她随逃难的人流,奔往苏州。其实,这天夜里侯方域也正在南京城里,只可惜命运弄人,两个人没有相遇。
 
 李香君到了苏州后,住在昔日好友卞玉京的家里,但是因为之前那一次跳楼,再加上奔波劳累,她的身体非常差,病中李香君思念侯方域。此时,侯方域曾在南京寻找过李香君,了无结果之后,失望地回老家商丘去了。苏昆生得知消息后,立刻告诉李香君,接着就去找侯方域,侯方域得到苏昆生送来的消息,立刻启程,赶往苏州。可惜,当他来到卞玉京的小院,李香君已于前夜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只给他留下一片挚情,令他心伤欲绝。
 
第五篇:
 
    作为文化人,或多或少会听人或看过讲述过这样一个故事:明末才子侯方域和李香君经过重重磨难,流离颠簸,双双回到了故土归德府;可两个人又因为地位和身份的悬殊,不得已又两地“分居”。这是一幕典型的爱情悲剧,后人根据此事改编成了戏剧《桃花扇》,一举成为千古绝唱。
 
    侯方域字朝宗,号雪苑,作为一位名门望族的公子,他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留给后人的文学作品固然很出众,但真正让他闻名于世的,还是他和“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患难之交情浓于水侯方域可谓是一个官宦之家,祖父侯执蒲是太常寺卿,是个负责皇帝祭祀的官,属于三品官。父亲侯恂,为兵部右侍郎,户部尚书。侯方域的二叔侯格,与侯恂同榜中进 士,在朝里当史官,负责皇帝和文武大臣言行录。他们父子3人都是东林党党魁,在与魏忠贤奸党斗争中,因失败先后被罢官。罢官后,侯方域的祖父侯执蒲就带领他的一群孙子在侯府东园读书,当时侯方域只有8岁。
 
    侯方域16岁就开始著书立说,22岁到金陵去应试,名气很大,他与陈贞慧、冒辟疆、方以智被誉为“南明四公子”。经人介绍,他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相识。
 
    侯方域满腹经纶,并且在外面闯荡了多年,具有一定的社会实践和活动经验,在此书房静下心来著书立说,应该是信手拈来。所以,他仅用两年时间就撰写了《壮悔堂文集》和《四忆堂诗集》两部书。
 
    侯方域书房壮悔堂坐落在商丘古城一个叫刘隅首的僻静小巷,它位于小巷南侧,威武雄壮的大门面北而开。
 
    迈步跨入这座久仰的四合庭院。虽然时令已到了仲春,西北风仍呼呼地刮着,让人浑身发冷,也可能是这里游人稀少、庭院太深的缘故。来到庭院的中央,看到周围廊房的柱子上铭刻着风格迥异的对联,记者感到一股浓浓的书香气扑面而来。
 
    这是一座典型的明三暗五、前出后包、上下两层的硬山式建筑。上下贯通的4排圆柱和88根木条构造成的木架,墙装青砖,顶盖垄瓦。屋脊有青兽压顶,屋内有木屏相隔。门窗镂花剔线,圆柱浮雕龙凤,充分显示了清代匠人高超的建筑艺术。壮悔堂前20米处有5间过厅,建筑风格也与壮悔堂相同。
 
    侯方域返回故居后,为何把幼时读书的“杂庸堂”改名为壮悔堂?据说,侯方域35岁时从外地归来,壮年回首,对自己无所建树而感到悔恨。于是,就“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冬夏与春秋”,避开外面的动乱与浮华,安心著书。
 
    踏进壮悔堂的正门,只见一张黑色的书案后,一英俊男子正挥毫欲书,旁边一俏丽佳人双目顾盼有情,正为才子磨墨。不用介绍,那英俊男子就是书房的主人公侯方域,那俏丽佳人就是侯方域从南京城内青楼上领回来的媳妇(准确地说应该是他的红颜知己或情人)李香君。
 
    人们常说“红颜薄命”,而才子侯方域是因为红颜而“薄”的命,年仅37岁,按说正值壮年。侯方域之死和李香君有直接的关系,据说李香君死后,侯方域心情很是郁闷,最终追随心爱的人而去。
 
    李香君是何许人
 
    李香君又名李香,为秣陵教坊名妓。自幼被鸨母李丽贞收养,13岁从吴人周如松受歌,尽得其音节。她歌喉珠圆玉润,但不轻易与人歌唱;丝竹琵琶、音律诗词亦无一不通。李香君身材小巧玲珑,肤理玉色,慧俊婉转,时人誉之“香扇坠”。故声名盛于南曲,时四方之士争一识面为荣。当时秦淮旧院有8大美女,被称为“秦淮八艳”。当时的李香君身价很高,那些达官贵人花上千金,倘能见上一面,便引以为荣,成了骄傲的资本。用现在的眼光来看,李香君卖艺不卖身,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
 
    而侯方域是一位风流倜傥、气宇不凡、才华横溢的翩翩公子,两个人一见钟情,很快就定下终身,侯方域把家传的宫扇作为定情物赠给李香君。
 
    让侯方域敬佩李香君的是,这个弱女子和别人有着不同的性格,侠肝义胆而又天资聪明。李香君读过一些书,善于辨别士大夫阶层人物的品德。学士张溥、吏部的夏允彝都非常赞赏她的品格。
 
    那么,两个人之间究竟是怎么认识交往的呢?
 
    这中间的说法也有很多,其中有种说法是这样的:有人从中作梗,故意花重金安排侯方域和李香君两个人相会。因为侯方域当时在南京身上没有带多少钱,纵然才高八斗,也很难见上李香君一面;而李香君也羡慕侯方域的才华,曾经托人请侯方域写过诗,而她则把侯方域的诗编成歌演唱,作为答谢。所以,就有人自己花钱来拉这个“托”,成全一对才子佳人,来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
 
    这个人是安徽人阮大钺,是魏忠贤的人,他当时在金陵居住。
 
    阳羡人陈贞慧和贵池人吴应箕是反对阮大钺的首领人物。阮大钺不得已,就想通过侯方域为他们之间的敌对关系加以调解,于是假借自己的心腹王将军每天载酒食与侯方域游览风景名胜。
 
    李香君问侯方域:“王将军家也不富裕呀,不应该这样大手笔结交宾客,侯公子最好问明情况。”侯方域再三盘问王将军,王将军私下里转达了阮大钺的心意。
 
    李香君对侯方域说:“妾从小就跟随养母,认识阳羡人陈贞慧和贵池人吴应箕,这两个人都是铮铮男儿,现在,他们又都是你的好朋友,怎能因为姓阮的这家伙而有负于好朋友呢!以公子你的声望和名气,怎能追随阮大钺这种人?公子是读过万卷书的人,你的见识难道还不如贱妾吗?”侯方域从此不再和阮大钺来往。
 
    没多久,侯方域落第而归。李香君为他置酒桃叶渡,唱《琵琶词》送他,说:“公子的才华不比蔡中郎差,蔡中郎的学问再好也不能补偿他的操行,这《琵琶词》所描述的当然是故事,但真实的蔡伯曾经投靠董卓,这是无法掩盖的。公子豪迈不羁,现在又失意了,此后,妾身能否与公子相见,不可预期,愿公子始终能自爱,不要忘记妾所唱的《琵琶词》呀!妾今后不唱这一段歌词了。”这话令侯方域大为感动。
 
    阮大钺对侯方域和李香君一直怀恨在心。后来,阮大钺当了兵部尚书,于是就大兴党狱,开始逮捕“南明四公子”。侯方域为避难,开始四处奔波。
 
    血染折扇桃花示贞
 
    在侯方域抗清期间,李香君曾遭到阮大钺的报复。有一个退休大官僚叫田仰的人,用黄金三百锾,邀请李香君见一面,被她断然拒绝了。田仰恼羞成怒,到处说李香君的坏话。李香君说:“姓田的和姓阮的有什么区别?妾先前所以称赞侯公子为的是什么?若现在受利益驱动而接受姓田的邀请,那不是等于我出卖侯公子吗!”李香君到底不肯去。因李香君不去,田仰恼羞成怒,派人去抢李香君,李香君以死相拒,血溅折扇。侯方域的好友杨龙友,以血迹点染桃花一枝,这便是著名的“桃花扇”事件。
 
    这年的十月,陈贞慧邀请侯方域到江南,李香君在翡翠楼为侯方域弹歌送行。李香君血溅折扇并没死,得救后不久,被选进宫中当歌女。南京失陷,南明皇帝仓皇逃跑,李香君也从宫中逃走,逃到了南京东北约35公里处的栖霞山葆真庵投奔了卞玉京。卞玉京也是“秦淮八艳”之一,在南明灭亡前已提前出家,按辈分李香君应称她为卞姨。这时候侯方域也从狱中逃出,在栖霞山寻到了李香君。
 
    早已进入而立之年的侯方域在仕途上感到无路可走,这时,他已经看透了形势,便决定打道回府,在故居从事他心爱的文学事业。他忘不了与他风雨同舟的心上人,于是,侯方域就把李香君带回了归德府的家,安排她住在西园翡翠楼上,后人把翡翠楼称为“香君楼”。  李香君到侯氏庄园不久,郁闷而死,年龄最大不超过31岁。侯方域给她写了碑文:李香尹之墓,并撰有一联:卿含恨而死,夫惭愧终生。
 
    墓碑前有一石供桌,供桌前有一圆“愧石礅”,意思是愧对李香君的深情厚谊。侯方域经常到李香君墓前,坐在“愧石墩”上久久不忍离开。
 
    李香君的死对侯方域来说打击很大。不久,侯方域也郁闷而死,死于顺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三,年仅37岁。因李香君身份低贱,两个人未能合葬,这对才子佳人的灵魂不知在天堂里能否长眠?其实李香君初到商丘倒是与侯方域度过一段较好的时光,但当后来侯家知道其身份后,侯李之间的爱情便成了世俗所贬诋的对象。堂堂侯家大户岂能娶一个青楼女子呢?并且还可以住在侯家大院的翡翠楼上呢?在舆论的巨大压力下,李香君只好移居侯府南园。不久,李香君为此竟香销玉殉。在权势威胁面前李香君没有低头,在利益引诱面前她没有动摇,而在世俗面前她不得不屈从。世俗的力量是巨大的,像一张巨大的网,巨大到可以网罩一切。这张网之所以难于被冲破,是因为它不仅存在于外部,而且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就是连你自己都认为,世俗虽然应该被打破,但在世俗面前自己又不能不去遵守。侯方域可以不遵从大清的律条,可以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但他不能不与他的家族合作,即使他对李香君爱得再深,李香君也必须从侯家宅第搬出去,搬到离城远远的侯氏南园去。侯方域纵然身怀不世之才,文章可以雄视天下,但,面对世俗他就没有想到过去如何保护自己心爱的女人。对这一段痛楚的经历,他竟然没有勇气用诗文写出来。侯方域一生写了很多诗,在诗中他可以抒发豪情壮志,可以写朋友的深情厚谊,但诗中惟一缺少的就是自己对心爱的女人的真情。纵然这种爱足可以感天动地,可以令人撕心裂肺,他还是不能把这钟情用文字表现出来。因为在侯方域的心中,在他的潜意识中就认为男女之情是不能诉诸文字的,甚至认为这是不高尚的。男人只可向世人展示其高尚的一面,而其另一面却深深地裹藏在内心深处,即使是痛苦、伤心,备受折磨,表面上还装作豁达和开阔,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侯方域之所以只活了三十七岁,是因为他内心容藏的痛苦太多。政治上的失意,世俗的折磨,他只能把这种痛苦深藏在自己的心中,不能告诉任何人,包括自己心爱的女人。
 
    从另一个角度说,就是我们民族的传统太不能原谅人。即使你有了一次偶尔的失足,或是有了一次被世俗认为不光彩的经历,那你就可能终生去接受别人鄙夷的眼光,谁也不愿意原谅你,即使是你的亲人。侯方域是侯家的才子,是侯家的希望,但就是不能接纳他的一个做过歌伎的女人,纵然,这是他们的儿子或孙子至爱的女人,非把她赶出家门不可。我想,一个不能原谅人过失的人是一个心理尚不成熟的人,一个不能原谅人的族群是一个心理尚不成熟的族群。
 
    侯李的爱情故事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在历史的书页里不时可寻到一个感叹号。我企盼着我们所生活所居住的这个地方的族群成为一个心理成熟的族群,不再重演侯李的令人悲伤的历史悲剧。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