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时期有名悲惨的爱情

现代 发布时间:2021-05-16 11:20
[摘要]李璞贞,山东莱芜人。养父李凤孔,也是璞贞的伯父。
李璞贞,山东莱芜人。养父李凤孔,也是璞贞的伯父。
 
李凤孔,1920年末逃荒到东北,漂流异乡无以为生,参加了东北军。“九一八事变“后入关,驻防北平城郊,提升为27师157团机枪一连排长。1934年回山东原籍把十二岁的侄女璞贞接到部队。璞贞聪明伶俐,秀丽端庄。到部队后,跟着伯父到过天津、西安、潼关、开封、洛阳、信阳等地。1937年李凤孔的家属住在河南洛阳,家里几个孩子都患瘟疫病,接到电报后请假探亲,回到家里没住几天,日寇祥鄂西大举进攻,立即返回部队投入战斗,不幸于1938年10月为国捐躯于湖北麻城大别山。就在李凤孔离家不久,几个孩子相继病死。抛下了李王氏和养女李璞贞,孤苦伶仃,相依为命。
 
部队为李凤孔的家属办了抚恤证,动员她们回山东莱芜去领取抚恤金。千里迢迢又兵荒马乱,即缺少路费也没有护送,而且抚恤金往往是纸上谈兵,难以领取。正在进退两难时候,有一个部队的黄团长看中了年轻清丽的李璞贞想纳为妾,母女坚决不同意,又怕逃不出那位团长的手掌,经房东帮助连夜逃走。四十多岁的李王氏带着十八岁的李璞贞一路饱尝艰辛,一边商量。李凤孔在东北军从军十多年,有几个至交厚友,想投奔他们去,又恐人在人情在,还会不会收留她们母女?即使收留了,部队天天打战,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人家的家属自顾不暇还能照顾咱母女吗?想到这里,母女二人决定回山东原籍,路途在凶险也顾不了。
 
韩斌奎,天津市武清县人。1920年7月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父亲在乡里行医,母亲做针线活补贴家用。韩斌奎13岁时在药店当学徒,因不堪店主虐待来到北平找大哥钰奎要些路费去宁夏找同乡谋生。来到北平,大哥不同意他远行。一天,斌奎坐火车去南口,由于坐过了站,被查出要处理时,适有 29军38师一名军官在场,见斌奎清秀俊朗,就说是他的勤务兵,替他补了车票。军官把斌奎带到宣化的家里暂住,不久就在张家口为斌奎在38师独立旅的独立连补了一个电话兵,从此斌奎走上了军绿生涯。
 
38师独立旅的独立连有步兵、工兵和通讯班,韩斌奎当了电话本心里很高兴,认为在火车站遇到的那位军官是自己的贵人,决心奋发图强报效国家。入伍不到两年升任上士班长。“七七事变”前,独立旅驻扎在北苑,事变后调入北平维持秩序。日寇入城后,独立旅被迫缴械,韩斌奎怒不可遏,遂和他的连长各代短枪一只一骑去寻找38师。一路奔波终于在天津郊区找到了38师此后随军参战。抗战全面爆发后,宋哲元领导的29军扩编为第一集团军,宋任总司令,38师扩编为59军,师长张自忠升为军长,下辖38师和180师,韩斌奎被编为39师。1938年春,59军由新乡出发调往津浦前线参战。1941年韩斌奎被部队保送到中央军校第八分校受训,毕业后于1943年春调到59军参谋处任中尉见习参谋。1945年1月,韩斌奎调入暂编53师一团九连上尉连长。
 
或许是天意,就在李王氏母女,碰到一个好心的房东得知母女的事情,把李璞贞介绍给驻军排长韩奎斌,当地百姓都说这个排长人好,爱兵爱民,跟着他没有错。两人见面后。都表示满意,就在河南洛阳结婚了,风华正茂的一对新人在抗战的烽火岁月里喜结良缘。韩斌奎二十一岁,李璞贞十八岁。
 
韩斌奎刚刚接任连长,就收到上级下达的日寇来犯的情报。当面之敌是59军的老对手,战53师新兵多,装备差,是全军中战斗力较弱的一个师,敌人的攻击点恰恰就选择在这个薄弱环节上。
 
战斗一开始,敌人以重兵先向第一团阵地攻击,团长陈振凯不幸阵亡。接着敌人转移兵力又向第二团猛扑,韩斌奎连据守在李家垱,是个交通要道,敌人攻击的重点。狡猾的敌人惯用炮火猛烈轰击,韩连只用监视哨监视敌人,战斗员都在工事内掩蔽,待敌步兵徐徐向阵地靠近,才通知全连就射击位置,到了距阵地前五十米时,全连开火射击,打退敌人多次进攻。
 
韩斌奎在接到作战命令后写了两份遗书,一封信是给59军特务营营长韩立才的,另一封是给他的爱人李璞贞的。给韩立才的信内容是,一旦作战牺牲,要求其照顾她的家属。给爱妻的信包含三个内容,第一是表明献身保国的决心,“当面之敌又大举进犯,保国为民是军人的天职,现在国恨家仇集于一身,誓于敌人血战到底。希望见信后不要过于悲伤;第二是告诉爱妻,他一旦战场上殉国,家属的生活问题,韩立才营长已经承诺照顾,不要担心;第三是嘱咐爱妻好好伺候老人,教育孩子,把三岁的儿子教养成为好学上进,热爱祖国的人。这一份遗书和三十元生活费是通讯员张振兴亲自送交李璞贞的。
 
自从韩斌奎和李璞贞结婚以来,两人的感情十分融洽美满。李璞贞接到丈夫的手书,预感到这是一份诀别书,不由心如刀割,极为伤动。又安慰自己,战斗还没有打响,爱人决心献身保国,死神未必就降临到他头上,置之死地而后生,两军作战勇者胜。想到这里,李璞贞又寄予希望。
 
韩斌奎和李璞贞合影,拍摄于1942年。
 
59军辎重连连长李哲生,带领全连在保康县照顾后方家属,韩斌奎牺牲的消息他是最先知道的人员之一。自此以后,李哲生对李璞贞全家照顾益加关心,但谁也没有把韩斌奎阵亡的消息告诉李璞贞。南漳战役结束后,韩斌奎没有消息,李璞贞昼夜焦虑,心神不宁。一位黄参谋到后方慰问的时候,说是韩斌奎负伤了,李璞贞问:“为什么不写信来?”李哲生插画道:“他是右臂受伤了。”隐瞒了一段日子,后来有位家属吧韩斌奎不幸的消息告诉了李璞贞,她悲恸欲绝,当晚到南漳西山上向南方遥祭了一夜。
 
1945年农历五月二十四日晚上,59军京剧团为关闭演戏,李璞贞不看戏,家属们又拖又拽把她夹紧戏场。那一次演的是:“韩湘子九渡文公十渡妻”。不一会,家属们发现李璞贞不在了……
 
在收拾遗物中,发现了韩斌奎给妻子的遗书,也发现了李璞贞给丈夫的信,信中拜托李哲生把韩斌奎的遗体找回来,让他们夫妇合葬。李璞贞生前给他的儿子义华做了一双白鞋。鞋面上缝了两层白布,寓意是重孝。
 
1945年农历五月底,59军在南漳县城里为韩斌奎夫妇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追悼会由政治部主任黄婉筠主持,军长刘振三致悼词。全军干部和驻南漳附近的部队也参加了,刘振三号召全军向韩斌奎学习,奋勇杀跌,为死难的烈士报仇!
 
1948年,韩立才跟随张克侠、何基沛两将军起义,从那时起与韩义华及其外祖母失掉联系。三十多年来,我时刻惦念着一老一小,放心不下,对亡友的嘱托耿耿于怀。1984年12月得知韩义华和他的外祖母在南京时,我立即赶去看望,老人已病卧床榻,不久老人与世长辞。
 
抗战烈士后人韩义华求助信:
 
我家有两位抗战阵亡的亲人,至今不知葬身何处,这是我们烈士后人的一块心病,今请志愿者给予关注。

外祖父李凤孔,山东莱芜人,于1938年10月在湖北麻城大别山战役与日军作战阵亡。部队番号,国军27师157团机一连少尉排长。
 
生父韩斌奎,河北武清人。于1945年春在湖北南漳李家垱与日军作战阵亡,时任五战区三十三集团军暂编53师一团九连上尉连长。
 
请各地关爱老兵志愿者给予大力协助为感!
                                 
2014年12月
 
小界岭战役是武汉会战中最惨烈的一次战役(1938年8月-10月)。小界岭地处鄂豫两省交界处,为湖北麻城最北端(今属麻城市福田河镇),与河南省新县(原称经扶县)、商城县交界。
 
小界岭自古以来即为大别山著名关隘,“日军如突破小界岭防线,越过整个山脉,便可沿着公路西进,占领花园,直逼武汉”。于是,国民政府第五战区(司令部驻湖北麻城宋埠)决定,由国民革命军第3兵团司令兼第二集团军司令孙连仲亲率第30军(军长田镇南)、42军(军长冯安邦)和第71军(军长宋希濂)计5万余人在沙窝、马鞍山、小界岭一线共同防守,其中第30军防守左翼,第71军防守正面和右翼。与此同时,日军先后本投入第13师团、16师团、第10师团濑谷支队计3万余人,其中担任进攻主力的日军第13师团因减员严重,进攻任务逐渐被新调来的第16师团替换。
 
第2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将军、42军冯安邦将军的指挥部就在小界岭界口往南200米的福田河镇小界岭村裴树凹。日本飞机在军部投下炸弹,将军部炸毁,孙连仲从瓦砾中爬起,又趴开瓦砾救出苏联军事顾问,继续指挥战斗。 
 
小界岭界口往南3公里处有个叫朱家大庙的湾子,湾子里有一棵千年银杏,古木参天,三四个青年人才能合抱。71军宋希濂将军和30军田镇南将军的指挥部都设在这棵银杏树下。田镇南抬棺上阵,极大鼓舞了抗日将士的士气。
 
每每前线传来捷报,宋将军和田将军就在银杏树下饮酒庆祝。每每出现阵地丢失,他们就在银杏树下互相鼓舞,商讨对策。 
 
小界岭战役是武汉会战中唯一没被日军突破的战略防点,被国民政府誉为“第二个台儿庄战役”或“小台儿庄战役”。
 
日军在台儿庄丢下11984条性命后,又在此次战役日本官方承认阵亡4506人(其中将校佐172人),负伤17380人(其中将校佐526人),合计21886人(其中将校佐628人),是日军在武汉会战伤亡最多的战役(占武汉会战日军总伤亡的五分之一).
 
是役,中国抗日将士阵亡20000余人。国民革命军光宋希濂的71军从12500人到撤退时只有800人,几乎损失殆尽!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