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的情思,晴空月儿明

精美 发布时间:2015-05-29 07:13
[摘要]第一篇: 《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这囱便是先民们居住在洞穴中开在洞顶的最初的窗吧,恐怕天窗仍然是这在屋曰囱的意思,只是后来由屋顶移到了墙上,这就变成了居者在室内洞察物换星移、月升日落的视界,似乎俨然成了被放大的人们的
第一篇:
 
    《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在屋曰囱。象形。”这“囱”便是先民们居住在洞穴中开在洞顶的最初的“窗”吧,恐怕天窗仍然是这“在屋曰囱”的意思,只是后来由屋顶移到了墙上,这就变成了居者在室内洞察物换星移、月升日落的视界,似乎俨然成了被放大的人们的眼睛。当然,交换空气的功能将会成为它的永恒。
 
    窗,是人居设计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堪称建筑史上的一朵灵光乍现的奇葩。站在窗前看窗外的人,观窗外的景:轻盈展翅的蝴蝶刚刚立在花枝,那一小片荒芜不经意间立刻蓬勃起翠色欲滴的葱绿,薄云在楼头的晴空蓦然变换锦绣身姿......静听窗外和煦轻抚的春风,静听淅淅沥沥的雨声,静听轻轻飘落的雪花声......这一切,也许只有窗才会有的境界。有时我想:这世界,如果没有窗,会缺失多少妙不可言的意趣啊!
 
    在文明的历史长河中,窗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装饰有“仙桃葫芦”图案的窗棂寄托着人们对美好前程的憧憬,装饰有“福寿延年”字样的窗棂寄托着人们对老人的深情祝福,装饰有石榴蝙蝠图案的窗棂寄托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期盼.....透过漏窗观景,如入梦幻仙境一般迷离;透过取景框式的窗空观景,则有移步换景之奇妙。浮雕的庄重,透雕的典雅。有人凭窗因月缺月圆而慨叹人世沧桑,有人凭窗任云起云收而悲叹人世如浮云,有人凭窗由花开花落而发思古之幽情。窗,给了智者冷静的目光,让怨者有地方独自倾诉衷肠,也让刚归家的行者以小憩的时光。孤独的老人倚窗看斜阳,生发多少暮年的忧伤;游子倚窗看斜阳,引发思亲之柔肠;女子倚窗看斜阳,纤纤微云入心房.....
 
    在浣花溪草堂闲居的杜甫曾有“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名句,尽管这窗极尽鄙陋,但诗人却用窗取了气吞山河的景致,这是属于大唐的景致,这景致定格了千余载时光,像一幅永不褪色的风景画,也给了后人无尽的遐想。每读此句,我就想:抑或是这鄙陋之窗酝酿了诗人的情思,才给我们留下了这千古绝唱。是这窗成就了这千古风光,还是这千古风光装饰了这鄙陋之窗呢?从古至今,曾有多少幽情,以窗为媒,让我们有幸读得。读苏轼的“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何事长向别时圆。”可知月低绮户,已是夜色沉沉,已然长夜漫漫了,窗内那个透过“绮户”和月对话的词人该有多少无奈和慨叹啊!那扇“绮户”不在久矣,此词此意却成千古!读晏几道“斜月半窗还少睡,画屏闲展吴山翠。衣上洒痕诗里字,点点行行,总是凄凉意。”可想斜月半窗,凄凉满屋,心中纵有多少凄苦无人诉。读“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洒空阶,夜阑未休,故人剪烛西窗语。”可见暮年周邦彦羁旅天涯,遥想从前在家乡,伴着“一庭愁雨”和老友“剪烛西窗”的情景,不禁潸然泪下。此情不再,那西窗尚在否?我们的先贤雅士们,似乎对窗情有独钟,仿佛这窗能分外氤氲起他们细腻的柔肠,也让我们今天有幸来观照那时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窗,是不是从一个侧面成了后人看历史人情风物的一面镜子?还有窗后他们(她们)内心丝丝缕缕的思......
 
    闲来翻拣古人与窗有关的文字,窗本身已给了我们许多美丽,又能够让我们从中领略或幽男怨女,或志士仁人的精神情怀,尽管这世界已然属于他们。其实,自古而今,窗里窗外,都有一个世界,有的是眼中的世界,有的是内心的世界。眼中的世界也许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也许是寻源已到水穷处。要知道水穷之处有云起,危崖旁侧现坦途。只要你心中自有世界,你的那扇窗,用心推开,或见晴空朗月,或是璀璨星辰。
窗的情思,晴空月儿明
第二篇:
 
乌云压顶夜森森,  金光寺扫塔
塔铃响声声.   
月色昏暗灯不明,   
知是宝塔第几层.   
一片禅心悲众僧,   
师徒扫塔情殷殷.   
驱散妖雾乾坤净,   
换来晴空   
换来晴空月儿明.   
换来晴空月儿明.   
换来晴空月儿明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