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乳腺癌

两性 发布时间:2016-03-02 14:23
[摘要]男性乳腺癌男性乳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全部癌肿的0.2%~1.5%,占乳腺癌的1%左右。从理论上说,乳癌的发生是由于乳房细胞内出现恶性肿瘤组织。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能导致乳癌。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罹患乳癌的几率远远大于男性。 一、病因
男性乳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全部癌肿的0.2%~1.5%,占乳腺癌的1%左右。从理论上说,乳癌的发生是由于乳房细胞内出现恶性肿瘤组织。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能导致乳癌。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罹患乳癌的几率远远大于男性。
 
一、病因
1.家族性
在国内外对男性乳腺癌报道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家族中,或有女性乳腺癌的家族史,或家族中有患其他肿瘤病例存在。提示男性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性。
2.内源性
雌激素增多与女性乳腺癌相比男性乳房无生理活动,缺乏卵巢激素的过度刺激,但发病者多有男性乳房发育、内分泌异常和肝功能损害等。
3.性染色体异常
另外有研究表明,发病患者中有的睾丸小,曲细精管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尿内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和性染色体异常称为Klinefelter综合征。在此情况下,其乳腺癌发病率较正常男子高20倍。
4.其他
放射性物质接触、乳腺局部损伤、临床治疗应用雌性激素等,也可诱发乳腺癌。
 
二、临床表现
1.无痛性肿块
肿块一般位于乳晕下方,正好是男性乳腺组织集中的地方,肿块生长比较快,肿块边界常常不清晰。
2.胸部皮肤改变
男性乳腺癌患者胸部皮肤或胸肌有粘连现象。
3.乳头异常
20%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有乳头内陷、结痂和回缩现象。
4.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乳腺癌患者身上,而不被引起重视。
5.淋巴结
很多初诊的男性乳腺癌患者都可以检测到腋下淋巴结的存在。
 
(一)诊前病程
 
  男性乳腺癌的诊前病程一般比女性病人长。孙燕等报道男性乳腺癌88例,诊前病程平均为31.2个月,比女性乳腺癌病人长1年以上,诊前病程在3年以上者占25%。Crichlou的资料中平均为18个月,病程超过1年的占1/3,而女性病人诊前病程超过1年的只占1/5。Donegan的病例平均为20.6月;Seheike报道诊前病程在3年以上的占16%。
 
(二)临床症状及体征
 
  男性乳腺癌的临床发展过程与女性乳腺癌基本相同。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也屡有报道约占1.4~2.5%,说明男性乳腺癌亦可双侧多中心发生。男性乳腺体积小,早期易被忽视。
 
  本病的首发症状以乳晕下无痛性肿物最多,文献资料报道为71~81%,初起肿瘤体积小,边界不清楚质地硬,生长缓慢。男性乳腺癌好发于乳晕区,其原因可能是男性乳腺组织不发达,乳管区主要集中在乳晕下或近乳晕区,并缺少脂肪组织。故当肿瘤体积增大时,常累及乳头及乳晕区皮肤,引起局部凹陷症状,约33~36%的病例肿块上方的皮肤和乳头变化出现变红、瘙痒、乳头湿疹和退缩等现象,亦常见癌性卫星结节。其次为乳腺肿块伴疼痛,约占8~11%左右;乳头溢液约为13.7~25%,特别是乳头血性分泌物比女性乳腺癌者更为常见;除此之外,还可见皮肤粘连、皮肤溃疡、胸肌固定等变化。www.ctwxc.com
 
  由于男性乳腺体积小和其中淋巴管较短的解剖学特点,当有癌瘤侵占后无足够的组织包绕癌组织,加之肿瘤长大后易以溃破和继发感染,血管、淋巴管内流速加快,故更有利于癌细胞的扩散蔓延;男性乳晕区距乳内区淋巴结较近,转移时乳内区淋巴结易被累及,推测此为男性乳腺癌预后要比女性乳腺癌差的原因之一。值得提出的是有的病人在原发肿块不大时即已有肺转移,骨转移也较多见,有作者曾报道43例男性乳腺癌病人中,有肺及(或)胸膜转移的达28%;国外报道男性乳腺癌的腋窝淋巴结转移率为54~80%。
 
(三)临床特点
 
  1.发病年龄高。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女性偏高,好发于60~70岁,较女性乳腺癌发病年龄推迟10岁左右;我国高发年龄为55~65岁,北美和西欧的高发年龄为60~64岁。
 
  2.就诊晚。由于男性乳腺生理解剖特点,加之多为无痛性乳块,故就诊时多偏晚。孙燕等报道58例,诊前病程为31-2个月,平均长出女性乳腺癌1年以上。
 
  3.乳腺肿块。为最常见自发症状。患者就诊时的常见主诉为乳晕下无痛性肿块,易侵犯皮肤及乳头,并可出现溃疡。一般为单侧,左右发病均等,少有双侧,副乳亦可发生。最初在乳头及乳头下出现较小的及界限不清的无痛性肿块,约半数患者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乳头回缩及乳头湿疹等现象。随着病变进展,肿物可以和皮肤粘连、固定,并出现“卫星”结节。
 
  4.区域淋巴结转移早。由于男性乳腺体积小和其中淋巴管较短的解剖学特点,约54%~80%的患者较早期即出现淋巴结转移。尤其男性乳晕区距内乳区淋巴结较近,易累及内乳区淋巴结。此亦为男性乳腺癌预后要比女性乳腺癌差的原因之一。
 
  5.预后差。男性乳腺癌患者具有就诊晚、转移早及预后差的特点。在临床分期中,Ⅱ期的男性患者多为T1Nl,而女性多为T2N0;因而,男性乳腺癌的预后较女性乳腺癌为差,但按分期比较,与女性相似。文献报道男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3%~65%。
 
  6.ER阳性率高,HER一2表达率较女性低。男性乳腺癌ER阳性率为64%~76%,并对内分泌治疗有良好反应。Rudlowski等用免疫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99例男性乳腺癌.其HER一2 阳性表达率约占15.1%。
 
推荐扩展文章:
 
男人为什么会得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占男性全部癌肿的0.2%~1.5%,从理论上说,乳癌的发生是由于乳房细胞内出现恶性肿瘤组织。男性也具备乳腺组织,所以同样也可能导致乳癌。只是由于生理结构的差异,女性罹患乳癌的几率远远大于男性。虽然男人的发病率很低,只有女人的发病率的1%,但是由于男性乳腺体积小和淋巴管短,癌细胞更容易扩散。所以一旦患病,就很难治愈了。
 
  1、家族遗传
 
  在国内外对男性乳腺癌报道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例家族有患其他肿瘤病例存在。所以,男性乳腺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家族性。
 
  2、内源性
 
  与女性乳腺癌相比,男性乳房无生理活动,缺乏卵巢激素的过度刺激,但发病者多有男性乳房发育、内分泌异常和肝功能损害等。
 
  3、性染色体异常
 
  发病患者中有的睾丸小,曲细精管纤维化和玻璃样变。尿内垂体促性腺激素增多和性染色体异常称为Klinefelter综合征。在此情况下,其乳腺癌发病率较正常男子高20倍。
 
  4、其他
 
  放射性物质接触、乳腺局部损伤、临床治疗应用雌性激素等,也可诱发乳腺癌。
 
  男性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病人就诊时常见症状为乳晕下无痛性肿块,易侵犯皮肤及乳头,并可出现溃疡。一般为单侧,左右发病均等,少有双侧,副乳亦可发生。最初在乳头及乳头下出现较小的及界限不清的无痛性肿块,约半数病人可出现皮肤发红、瘙痒、乳头回缩及乳头湿疹等现象。随着病变进展,肿物可以和皮肤粘连、固定,并出现“卫星”结节。
 
  1、无痛性肿块
 
  肿块一般位于乳晕下方,正好是男性乳腺组织集中的地方,肿块生长比较快,肿块边界常常不清晰。
 
  2、胸部皮肤改变
 
  男性乳腺癌患者胸部皮肤或胸肌有粘连现象。
 
  3、乳头异常
 
  20%的男性乳腺癌患者有乳头内陷、结痂和回缩现象。
 
  4、乳头溢液
 
  乳头溢液更容易发生在男性乳腺癌患者身上,而不被引起重视。
 
  5、淋巴结
 
  很多初诊的男性乳腺癌患者都可以检测到腋下淋巴结的存在。
 
  男性如何预防乳腺癌?
 
  临床肿瘤学的一个研究表明,男性乳腺癌较女性乳腺癌发病时间晚,分期高,但死亡风险却低于女性。该研究是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共纳入了过去40年在丹麦、芬兰、日内瓦、挪威和瑞典诊断为乳腺癌的459846名女性和2665名女性,并对比了不同性别乳腺癌患者发病率、相对生存率和相对额外死亡率趋势。
 
  结果显示,女性和男性乳腺癌国际标准化发病率分别为66.7/10万人-年和0.40/10万人-年。女性乳腺癌发病中位年龄(61.7岁)小于男性(69.6岁)。男性患者5年相对死亡率高于女性,相对额外风险为1.27,但是,在校正了年龄、诊断时间、分期和治疗情况以后,男性乳腺癌患者相对生存状况显着优于女性。
 
  正因为男性的乳房小,所以当男性的乳房出现小的异物时,是很容易被觉察的。相对于女性来说,只要平时多注意,男性的乳房出现病变时,更容易提早发现问题。那么男性如何预防乳腺癌呢?
 
  1、少吃洋快餐
 
  洋快餐有很多激素会导致人慢慢的变的肥胖。肥胖的人体内会有很多脂肪细胞。脂肪细胞中积累了更多的雌激素,导致体内激素失调、乳房出现发育的异常情况。因此增加了患病的风险。
 
  2、少喝酒
 
  酒很好喝,但经常喝也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因为喝酒是很伤肝的。肝受损后,身体的雄激素的活性可能会减少同时雌激素活性更大,这可以增加发生乳腺癌的风险。
 
  3、多留意乳房变化
 
  很多男人都不相信自己会患乳腺癌,所以不留意自己的乳房的变化。所以等到察觉后已经到了晚期了,造成不可挽回的错误。男性平时也应注意保持乳房的清洁卫生,养成自查的好习惯。如果出现局部疼痛和压痛、摸到肿块、发现乳头出现凹陷、溢液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到医院进行相关咨询与检查。
 
 
  4、其它坏习惯
 
  如平时喜欢吃腌制食物并不控制食盐的摄入,喜欢喝咖啡,喜欢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等都会增加概率的。烹调时最好选择植物油,特别是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氢化程度低的油。
 
  其实性染色体异常、家族性遗传、睾丸发育不全,有隐睾、睾丸萎缩等问题的男性,还有肝功能不佳者都会增加患病的风险。所以对于男性乳腺癌,不能掉以轻心,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请专业医生检查。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