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与爱情,城市生活中的诗意

情感 发布时间:2015-05-31 09:04
[摘要]第一篇: 城市,是美好的现代文明和人性触碰的地方。 爱情 ,是我们跨越不出自己内心灵魂的圈子。 我不是一个艺术片的导演,只不过骨子里就是想触碰文艺和太阳融合的光线。我在城市的郊外,在农村边界行走。这里是城市和农村的相结合的城乡融合部。我们所处的

第一篇:

    城市,是美好的现代文明和人性触碰的地方。
 
    爱情,是我们跨越不出自己内心灵魂的圈子。
 
    我不是一个艺术片的导演,只不过骨子里就是想触碰文艺和太阳融合的光线。我在城市的郊外,在农村边界行走。这里是城市和农村的相结合的城乡融合部。我们所处的年代,不是古时代贵族生存的那年,也不是梦想安眠的时期。于是很多人都从城乡结合部走了出来,他们迈向真实的城市,前往写字楼、商场大厦遍布的街区。这么一天,爱情成为很多人的笑话,也成为了很多人的神话。
 
    我也从一座小镇上走了出来,带着对爱情的向往。我是一个和孤独相邻的人,于是普通俗气的寂寞爱情无法引起我的欲望。我想拥有一场就像郊外风铃草一样飘荡的爱情,不要用车子的品牌、房子的平方来衡量的真实情感。假如一个人拥有了物质,为何还想拥有贪念。或许这就是有些人走进了城市,忘记了归路。
 
    现在的城市,还在发展,中小城市、大城市、超级城市,一步一步很多人都在追求。从小镇上,前往繁华的首都北京,从小时候的巷子,走到上海的夜生活,从满是阳光的院子里,搬迁到拥有落地窗的广东商品房。面对爱情的时候也一样,从踏实男生、帅气男生、二代男生……爱情的标准就像城市一样同步发展。这是城市规避不了的现实,也是爱情逃不了过程。
 
    但是,总有一天人的欲望在物质上会到达巅峰,在精神世界也需要满足。就像一座城市开始进入反城市化发展,也就是往乡镇发展。据说,很多北京人开始往外搬了,也许爱情也在期待回归。
 
    毕竟这还需要时间,因为依旧很多人不是为了梦想在北京飘荡,而是因为巨大的物质需求待在三里屯的奢华生活中。城市不是爱情的坟墓,但是爱情毕竟随着年纪的成熟受不起颠沛流离。我是一个喜欢谈及理想和酒味的青年,于是当周末来临,就会一个人独处一会儿,思考一翻我远离的小镇,但是细想我的爱情观依旧是希望在郊外随风晃动,有空时候发发微博、写写日志、谈谈音乐家。
 
    别让城市糟蹋了爱情,不久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想回归。绅士、艺术家、政治家、商人甚至土豪。生活依旧继续,在暖阳和微风吹动的周末,过段时间,很多人都该回家了。

第二篇:

    城市,在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提高人们生活品质的同时,也为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大部分时候都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城市的便利,并为获得更好的物质生活而拼搏,在城市中追寻着关于成功、财富与社会认同的梦想。

    在生活节奏如此之快的城市中,人与人的接触常常变得短暂和迅速。这种迅速,很容易让孤单的人擦出爱情的火花;但也正是这种迅速,让好聚好散、聚散无常成为了城市爱情观中的常识。有人形容现代城市的爱情是咖啡爱情,不仅因为现在城市的时尚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较多发生在酒吧、咖啡馆里,还因为这些爱情故事大都像咖啡一样香醇可口而又便捷迅速。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迅速,并没有给人充分了解和欣赏另一个人的时间,也没有给人思考未来的时间。你时常觉得来不及上班,来不及购物,来不及约会,也来不及思考。“不求天长地久,只愿现在拥有”成了都市时尚男女的爱情宣言。

    相对于城市物质的丰富性,城市里的约会场所却并不显得那么丰富。喝完咖啡,看完电影,可去之处也只有繁华的步行街上一家家时尚的购物商厦。于是,购物作为爱的表达成为都市爱情里面的一项重要内容。男士们常常花大半个月的工资只为博女友一笑,女孩们常常将男友送自己什么作为聊天与比较的题材。消费城市的爱情,有人欣喜,有人陶醉,也有人烦恼,感情随着物质的贫瘠丰盛而忽低忽高。

    虽然有很多人说,交通的便利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于是乎“爱”变得与我们更近了。但在我看来,交通的发达,也导致了爱情的变化莫测。十分钟前,你可以在人民广场与一个人约会,十分钟后,又可以出现在静安寺与另一个人“亲密接触”。在这样便捷迅速的城市流动中,爱情似乎也变得不那么严肃了,也可以随意而迅速地流动。“小三”、“一夜情”这些以前难以想象的词语,在如今的城市生活中不仅时刻上演着,而且经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闲聊的主题。这是一个开放的、走向世俗化的时代。但是,当满足欲望的基本人性观一旦获得价值上的正当性,在社会上所产生的一系列所向披靡的反应,却是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我们生活的城市从来就不缺乏浪漫的爱情故事,然而,日益狭窄的时间与空间,如影随形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在让城市越来越趋于现代与摩登的同时,也渐渐让我们的爱情模式蜕变得苍白一片。当咖啡般的浪漫爱情遭遇婚姻家庭的人生课题时,挣扎与博弈便出现了。

    无论是老上海人还是新上海人,“没有房子怎么结婚”几乎成了择偶与婚姻的共识。年轻男女认识不到几个月就闪婚,常常是因为一方家是“准拆迁户”。现实的残酷在于,不管你怎样不愿意承认,婚恋就是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跟住房与现实利益捆绑在一起,逼迫你低下高贵的头。

    越是去计算条件,现实的结果往往越不容易令人满意。当用物质标准来预算婚姻已经成为城市爱情的共识,城市一大景观——相亲会就出现在人们眼前。很多时候你会疑惑,那些“博士”、“海归”、“年薪二十万”的人为什么要父母“代相亲”?其实,并不是他们真的忙得无暇光顾一段感情,也不是真的遇不上喜欢的人,只是他们的身上背负了太多家庭沉重的期望,不忍让父母失望又不想迁就,那就只能放弃自己的感情故事,埋首忙碌之中,渐渐成为了“剩男”、“剩女”。

    只是,感情真的可以在计算中获得它的真意么?这样功利的婚恋观所带来的幸福又是怎样的幸福?理想中的城市,不仅城市在改变着爱情的面貌,爱情也应该有改造和制约城市的能力。约会的场所不一定总是商场、电影院与咖啡吧,也可以是图书馆、话剧院和山水间。如果爱情能让那些走过的街道巷弄,吃过的路边小摊比名品大厦和高档餐厅更有魅力,那就不妨适当停下匆忙的脚步,努力发掘城市生活中的诗意。



    编辑:ctwxc
    扫一扫 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