峨峨洋洋

词语 发布时间:2016-03-02 14:41
[摘要]峨峨洋洋详细解释 【拼音】: yng yng 【解释】: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出处】: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余
详细解释
 
【拼音】:é é yáng yáng
 
【解释】: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
 
【出处】: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余行诘曲兮欲知余者稀,~,余方乐兮,譬余系舟于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宋·苏轼《山坡阤行》
 
 
基本释义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语本《列子·汤问》:“ 伯牙 善鼓琴, 钟子期 善听。 伯牙 鼓琴,志在高山, 钟子期 曰:‘善哉!峩峩兮若 泰山 。’志在流水, 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宋 苏轼 《山坡陁行》:“余行詰曲兮欲知余者稀,峨峨洋洋,余方乐兮,譬余繫舟於水,鱼潜鸟举亦不知。”
 
成语接龙
 
峨峨洋洋 洋洋大观 观隅反三 三阳开泰 泰山北斗 斗媚争妍 妍姿艳质 质疑辨惑 惑世诬民 民淳俗厚 厚德载福 福为祸始 始乱终弃 弃书捐剑 剑戟森森 森罗万象 象齿焚身 身败名裂 裂裳衣疮 疮痍弥目 目挑心招 招军买马 马首是瞻 瞻望咨嗟 嗟来之食 食言而肥 肥猪拱门 门墙桃李 李代桃僵 僵桃代李 李白斗酒 酒馀茶后 后生小子 子为父隐 隐鳞藏彩 彩衣娱亲 亲痛仇快 快步流星 星星落落 落魄不偶 偶烛施明 明罚勑法 法脉准绳 绳愆纠违 违时绝俗 俗不可耐 耐人咀嚼 嚼铁咀金 金石交情 情有可原 原封未动 动地惊天 天下为公 公买公卖 卖儿贴妇 妇孺皆知 知书达礼 礼尚往来 来情去意 意合情投 投石超距 距人千里 里勾外连 连珠合璧 璧坐玑驰 驰风骋雨 雨露之恩 恩断意绝 绝妙好辞 辞富居贫 贫贱骄人 人心丧尽 尽态极妍 妍蚩好恶 恶意中伤 伤风败化 化腐为奇 奇装异服 服低做小 小屈大伸
 
推荐阅读高山流水 峨峨洋洋文章: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的日子里,余伯流教授十年前出版的史著《伟人之间――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北京和江西再版发行。该书的再版,是向党的生日的隆重献礼,是在节日喜庆中对党的两代领袖的深切怀念,具有特殊的意义。www.ctwxc.com 
 
  这是一个引人入胜而又难度极高的选题。从1927年汉口初识,到1997年邓小平去世,两位历史伟人相识相知的历史长达70年。古人曾用高山流水来形容知音之难得和相知之深厚,有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之说。以此观照毛泽东与邓小平的?系,无论是从两人的人生境界、信念、才华及其相知之高深,还是从他们与时代、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及其国际事务的联系之恢弘看,都极像高山之巍峨、流水之汪洋。因此,一方面,这是一个让人十分感兴趣、很想深入了解的话题,看看伟人之间的你来我往,那些充满智慧的论世、知人、谈事和决策,与常人无异的性情乃至一时的失策失误,都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感慨和思绪,而从中得到教益、得到启示。另一方面,这又是一个高难度的话题。伟人之所以成为伟人,在于其不寻常处,除了常人所共有的特点外,他们所处的环境和地位,决定着他们的思考、处事和交往,具有常人难以触及的高度与难度,其言谈举止往往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乃至前途命运,那种惊涛骇浪,那种大开大阖,那种纵横驰骋,那种千钧一发,也决非常人所能应对。要恰如其分、客观全面地把他们的性情、思考和相互?系反映出来。没有足够的驾驭力和洞察力,是不可能做成的。作者立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旁征博引,条分缕析,将宏大建构与细节描述、史实再现与分析入理相结合,成功地再现出两位历史伟人的不世之情,把一个难题写成了佳作。作者的敏锐开放与识见洞察,是该书成功的主要原因。 
 
  客观地说,毛、邓两人的?系始终是有主次之分的。在从相识到毛泽东去世的时段内。两人?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无疑是毛泽东。毛泽东决定着他们?系的走向与结果,尽管这种走向与结果也来源于邓小平的作为。而在毛泽东去世后到邓小平去世的时段内,两人?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变成了邓小平,邓小平不但主导着两人?系的最终结局。而且主导着全党全国对毛泽东及其思想的认识与评价。作者分别从苏区时期、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文化大革命”前期、林彪事件后、1975年全面整顿期间、1976年“批邓反右”期间、改革开放新时期。详细地为我们解读着他们两人的交往与知见,指出在两个伟人之间,有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系:他们既有不同的彪炳千秋的丰功伟绩,又有类似的大落大起的坎坷经历;他们既有过共患难、亲密无间,充满深情厚谊,又有过分歧,若即若离,存有恩恩怨怨;他们既有伟人高风惊世之举,又有令人扼腕而叹之事。他们两个伟人之间的?系,充满了奇特而又微妙的传奇色彩,闪耀着传统而又亮丽的真理之光。作者如实梳理毛邓之间常人与伟人两种人格、主导与非主导两种层面、革命与建设两大历史时期的复杂?系,并对其作出高屋建瓴、准确生动的概括,是该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 
 
  该书在生动叙述两人?系的同时,也不时露出十分精彩的分析,让读者能够深入历史的底蕴、认识历史的本质。在书中,这样的精彩分析可谓比比皆是,为省篇幅,这里仅举一例:作者在叙述毛泽东1974年底下决心重新重用邓小平的过程后,继续分析其深层原因,将其归纳为“是由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局势和党内状况的客观需要所决定的,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由诸多因素促成的”,具体说来是5点:当时的客观形势迫切需要一位德高望重、能治国安邦的人出来支撑局面;周恩来病重,需要有人接替;毛泽东对王洪文已感失望;党内健康力量的荐举;毛泽东对邓小平一贯看好,极表赞赏,这是毛泽东下决心重新重用邓小平的思想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同时,作者也指出,毛泽东重新重用邓小平,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做出的决策。并不意味着毛泽东已经认识到“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失误,更不意味着党的指导思想已完全回到正确轨道上来。因此,邓小平的地位虽成定局却并不稳固,当他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时,毛泽东的思想又出现反复了。这个分析,符合实际而又富有深度,充分表现了作者深厚的观察能力和理论功底。 
 
  由于题材决定,该书不时涉及现代中国重大的历史场景和?键问题。比如,毛泽东逝世后,第三次被打倒的邓小平第三次复起,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当时正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在涌现出许多重要思想理论成果的同时。党内外、国内外也出现一股“非毛”思潮,在怀疑和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同时,怀疑和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在三次被打倒的经历中有两次与毛泽东相?的背景下,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目光聚焦到邓小平将如何对待和评价毛泽东上。这实际上也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执政下的当代中国如何对待历史、如何规划当下和如何开拓未来的重大?节之所在。实在是一个?系到国家前途和命运的尖端“时代问题”。作者缕分细述,将我们带回到当年不无惊心动魄的历史中,让我们重温了邓小平是如何举重若轻,从容应对和解决这一时代问题的:邓小平反对和批驳“非毛化”。指出对毛泽东的评价和毛泽东思想的阐述,不仅仅涉及毛泽东个人,而是同我们党和国家的整个历史分不开,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很大的政治问题。他主持起草《?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明确肯定毛泽东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就其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围绕着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这一核心问题,邓小平还发表了许多闪光的卓越见解,例如,“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毛泽东思想这个旗帜丢不得”,“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把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区别开来,“我们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原理,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以发展”,不要“把我的规格放在毛主席之上”,等等。作者概括性地指出:邓小平在整个起草《决议》的过程中,高瞻远瞩,立党为公,豁达大度,不计私怨,一切从党和国家的利益出发,抛却了自己在十年“文化大革命”中两次被打倒的个人情感恩怨,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指导方针上的经验教训,充分显示了一个政治家的博大胸襟和高风亮节!作者的这些叙述和总结,体现出对邓小平思维脉络、历史观念和科学立场的准确把握,今天重读这些言论,尤感切要,对于进一步认识邓小平的博大胸怀和科学思维,澄清某些流言,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针对性。 
 
  在丰富多彩的名人传记中,以单一传记为主,是业界的惯例。该书别出心裁,将两个历史伟人联到一起,着力写他们之间的政治?系,写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重大历史时刻,两人的思想见解与决策应对,两人的亲疏爱憎及其对时代对历史的影响,读来如亲历历史风云、险?要隘,引人入胜,欲罢不能。作者的描述,以生动的语言,提供了大量的重要细节、历史?节的生动场景,两位伟人的独特个性和行事风格,是本书之长,而站在中国现代历史的高度观察和认识两位伟人,在宏大历史进程中分析和评价两位伟人,更是本书之灵。对两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系及其历史地位,作者指出,他们是两颗让中国人民“站起来”和“富起来”的福星,两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两个设计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大师,两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碑,两位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巨人。作者饱含深情地写道,毛泽东和邓小平,一代天骄,盖世伟人。他们走过了一个世纪,矗立起两座丰碑,是中华民族现代史上两座雄伟的高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我们党巨大的精神财富,永远的旗帜!斯人已去,伟绩长存!这个概括,是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位世纪人物的历史定位,反映了中国历史的实际和人民的观感,是该书的画龙点睛之笔,是全书的政治性、思想性和学术价值的集中体现。


    编辑:ctwxc

    相关推荐

    扫一扫 更健康